官网:www.musicdd.net | QQ:2961718350
 
音频作品  
1 曲名:美丽吉林【试听】
2 曲名:雾凇情【试听】
3 曲名:最美的音画【试听】
4 曲名:江城吉林嗨起来【试听】
5 曲名:吉林,醉美故乡【试听】
6 曲名:腾飞吧吉林【试听】
大型系列青年专辑《我的音乐》个人作品CD专辑
CD专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
CD专辑:《中国精品文艺作品期刊文献库》收录
CD专辑:《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全文收录
CD专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CD专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
CD专辑:《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本刊资讯  
【教授专栏】张天彤——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多样性演唱技巧 ——《高等院校声乐作品:中国声乐作品集》出版前
发布者:《当代音乐》编辑部  发布时间:2020/9/16

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多样性演唱技巧

——《高等院校声乐作品中国声乐作品集出版前的思考

张天彤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歌、戏曲、说唱等体裁中都蕴含了大量中国声乐演唱所需汲取的精髓和养分这其中尤以原生民歌及其原生态唱法为代表多年来笔者关注并致力于对我国各地原生民歌的搜集和挖掘又因身为声乐表演博士理论导师遂对原生态唱法学院派唱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意识到如何将原生民歌艺术化、舞台化使其更加富有生命活力这是当代高等艺术院校教师所应肩负起的时代责任基于这样的想法笔者和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董华教授一道共同编写了高等院校声乐作品中国声乐作品集》,以期为中国声乐学派的教材建设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关键词]声乐原生民歌原生态唱法学院派唱法

 

声乐作为一门古老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化悠久的地方都可追溯其源远流长的灿烂历史关于声乐演唱艺术西方有大量文献对其进行阐述这其中不仅仅集中在呼吸、发声、咬字、共鸣、音色、换声区等技术层面上的探讨还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美学、文化学等学科领域中的理论探讨与此同时还出版了诸多有关声乐演唱方面的教材这对西洋声乐的教学与发展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国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厚历史造就了五彩缤纷的声乐艺术形式进而决定了其内涵丰富的演唱技巧体系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歌、戏曲、说唱等体裁中都蕴含了大量中国声乐演唱所需汲取的精髓和养分这其中尤以原生民歌及其原生态唱法为代表

 

所谓原生民歌是相对于那些有职业作曲家创作和改编的歌曲而言又称为民间歌曲简称民歌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创造的口耳相传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歌唱艺术它真实地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情境生动地表达了他们的情感愿望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

对于原生民歌的搜集和整理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感召下一批文艺工作者开始了民歌搜集工作20世纪50年代又有一批文艺工作者进行了民歌的搜集和整理真正全国性大规模开展的当属1979年由文化和旅游部发起的五大集成的搜集、整理和编纂这项工程持续了四十年目前接近尾声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流传在各地区、各民族中那些古老的民歌再一次受到关注随即被逐渐挖掘和整理随着各地非遗名录申报工作的广泛开展随之涌现出一批以演唱这些民歌为擅长的民间歌手

这里原生态唱法中出现的原生态一词是从自然科学领域借鉴来的所谓生态就是生物和环境之间互相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作为中国文化界的新生名词原生态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文学评论2001年第二期其中有关于研究俄罗斯文学评论的直面原生态检视大流脉一文在随后的十几年中原生态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媒体宣传、展演比赛和学术研究中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原生态一词由出现到流行乃至成为大众想象的非物质文化的代名词这一生产过程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原生态实际上是一个大众文化的符号它是一种逐渐被人们遗忘或者抛弃的民俗文化[2]

那么原生民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它与现代专业作曲家或历代文人创作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第一,原生民歌创作过程呈现集体性原生民歌的创作过程是个人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甚至个人的创作活动完全被淹没在集体中它们有的是在集体场合中的许多人的即兴创作有的是在个人创作出来后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其他人修改、丰富、完善不管是哪一种只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功用和审美需求为他们所喜爱并接受他们就适时地歌唱并且在传唱中不断地加进自身的创造性劳动

第二,原生民歌的情绪表达最具有真实性口传心授是学唱原生民歌的渠道生活环境是原生民歌风格形成的土壤明人冯梦龙说世上但有假诗文而无假民歌这一语道破了天机原生民歌魅力无穷其魅力和迷人之处在于它的真实性”。无论是它的文学内涵还是歌唱表达都体现了真实、真心、真意、真情这恰恰是声乐演唱者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宝贵品格

第三,原生民歌传播方式为口头性大部分的民歌是通过口耳相传的行为被传承和传播的这其中要么是师徒间的口头传授、内心领会要么是受生活环境熏陶的耳濡目染要么是家族中长辈们的影响口授直至今日口传心授仍然是民间传承最重要的方式同时它也是学校音乐教育中书面传承的必要补充

第四,原生民歌音乐曲调和内容具有易变性这种易变性包括地域性变化、实局性变化、审美性变化、即兴性变化一首旋律流传到了另外的地方受当地生活习俗影响结合当地方言土语就会发生地域性变化一首旋律相对固定的曲调在不同历史时期唱述了不同的题材内容就会发生时局性变异而同样一首旋律由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的不同歌者抑或是不同地区、不同歌者来演唱由于不同歌者的生活阅历、审美趣味的不同而发生审美性变化和即兴创作中的变化

第五,原生民歌与改编、创作歌曲有所不同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改编和创作歌曲都有明确的署名作者另外改编民歌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劳动经过改编的民歌与原生民歌有一定的差距不能混为一谈同时创作歌曲的词与曲一般都不会在流传中随意改变相对原生民歌来说其词曲都比较固定

 

200210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3]在浙江仙居与浙江省文化厅、台州市政府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当时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市、直辖市的70名歌手以长江为界有一种声音能穿越五十六个民族为主题集中国南方民歌与北方民歌之精华而对擂比赛曲目分为田歌、山歌、号子、渔歌、小调等原生民歌[4]200311原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举办了西部民歌大赛”,提出了原生态唱法这一概念在当时引起轰动先是音乐界的作曲家们为多年来没能有机会在如此集中的时间段里听到如此丰富、动听的富有浓郁地域性、民族性的民歌而激动紧接着是声乐界的歌唱家和普通的老百姓们为民间歌手那种各具特色原汁原味的嗓音、难以捉摸的用嗓技巧以及自然、真诚、富有个性的歌唱表现力而震撼2004827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在北京又主办了天籁之音——中国原生态民歌大型公益演唱会”。自此以后原生态民歌的字眼被各大媒体和音乐学术界越来越多地引用有关原生态唱法”“原生态民歌的生存与保护等话题日益受到关注中央电视台品牌赛事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2006年开始连续三届在原有比赛分组基础上又增设了原生态组”。此举不仅使原生态民歌得到了推介同时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歌手走向了全国的大舞台通过那几年密集的展演、赛事活动引起了人们对原生民歌唱法的极大关注一时间原生态唱法一词频繁出现不仅仅成为大街小巷寻常百姓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也同时成为学术界中声乐专业和音乐学理论专业这两大学术阵营在学理层面进行探讨的焦点话题[5]

人们探讨的原生态唱法学院派唱法究竟有怎样的区别呢?

第一,两种唱法演唱的主体不同原生民歌的演唱主体是民间艺人他们大多生活在农村、牧区、山区、沿海()从事着农、牧、渔、猎(过去有从事)、手工等生产劳动学院派唱法的演唱主体大都是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专业院团的专业歌唱演员他们大都以歌唱为职业

第二,两种唱法演唱的环境不同原生民歌是在山野、田间以及面对江河、大川等自然环境中演唱的学院派唱法是在院校课堂、专业舞台等人为环境中进行演唱

第三,两种唱法学习的渠道不同原生态唱法主要通过民间自然传承获得即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民俗仪式传承、民间班社传承等渠道学院派唱法的习得主要在院校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而获得

第四,两种唱法学习的方式不同两者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学习方式的不同原生态唱法主要通过民间艺人口传心授来习得学院派唱法除了在院校课堂上接受专业教师的口传心授、身手示范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乐谱等进行学习

第五,两种演唱的审美追求不同原生民歌的演唱追求的是风格学院派唱法主要以技术为衡量标准原生民歌采用地方方言或本民族语言演唱学院派唱法在演唱语言上采用普通话演唱原生态民歌不过多关注演唱方法的规范性重在突出原汁原味和风格特点而学院派唱法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借鉴西洋声乐中的气息、共鸣、腔体的发声优势使传统民歌具有更富有魅力的听觉效果

第六,两种唱法的表演形式不同原生民歌的演唱形式常常显得较为单一是一种生活化的演唱形式而学院派唱法的演唱更具有时代性其表演形式和演唱方式更加多样化有时为了突出演出效果常常使用大型的伴舞采用独唱、对唱、合唱等表演方式

 

任何艺术形式或技术手段的传播都是基于对一种文化理念的认同对于每一位中国的职业歌唱家、声乐专业学习者来说无论是西洋声乐学习者还是中国声乐的实践者都首先要立足中国唱好中国作品只有把中国优秀的声乐传统文化与西方系统化的声乐技术训练相结合才能够逐步让中国声乐的概念建立起来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中国声乐体系化、个性化、精益化、对象化的发展之路因此原生态唱法也好学院派唱法也好都是中国声乐艺术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更不能割裂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对我国原生民歌演唱中的用声技巧进行潜心分析、研究并进行技法训练以及如何将原生态唱法学院派唱法相结合进行声乐教学实践及其理论探讨是摆在高等院校声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强烈诉求也是对声乐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学术挑战更是建设中国声乐学派的需要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其一这是由中国原生民歌的发展历史和深刻内涵所决定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最为重视民歌我们可以不夸张地说没有原生民歌就没有中国的教育和文学就没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就没有中华文明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作为一种文化中国原生民歌从其发生之时就灌注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广大民众精神和情感的最直接、最本质、最坦率的表达它由大众创造在大众中传播并为大众所利用反过来又影响大众的生活而这一点也正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原生民歌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它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标志民歌所具有的中国气派、文化品格和形态特征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其他民间音乐作为各类民间音乐的母体中国原生民歌又与戏曲、说唱、器乐等其他民间音乐品种一道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以其多样化的体裁形式映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共同特质中国原生民歌不仅属于中国还是全世界人类共有的文化财产

其二是当代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诉求当下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已然形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精神追求对于中国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声乐专业教学来说原生态唱法学院派唱法不存在谁要代替谁或谁能代替谁也不存在哪一种高雅、哪一种低俗哪一种先进、哪一种落后的问题鲁迅先生说过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采用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当代中国声乐要走出一条新路要在世界声乐舞台上成为一支独具艺术魅力的奇葩避免声乐人才培养的趋同性和单一性就要在充分吸收西洋唱法中各技术要素的同时予以创新发展广博吸纳中国各民族、各区域的语言、方言及原生演唱方法使之成为当代中国声乐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

其三是中国音乐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作为双一流学科——中国声乐的依托建设单位中国音乐学院理应承担起中国声乐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毋庸置疑随着西乐东渐中国音乐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型在声乐艺术领域中产生了大量新的体裁样式和表演形式可以说新音乐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声乐艺术不论是在中国音乐学院建院之初还是改革开放复院招生以后中国音乐学院在中国声乐体系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有效借鉴西洋声乐的演唱技巧和方法方面以及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之精髓等方面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逐步建构了符合中国声乐艺术发展规律以及人民大众审美心理的歌唱方法体系尽管如此围绕中国声乐艺术如何有效借鉴西洋声乐的演唱技巧和方法的同时更好地汲取、继承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民间演唱之所长进而加速推动与建构中国声乐艺术理论体系以及中国声乐人才培养模式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现实课题

 

习近平同志201611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谈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此针对双一流学科——中国声乐建设就要求我们处理好继承与借鉴的关系坚持以为主洋为中用不能丢弃本源以中国原生民歌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声乐艺术是中国声乐学派建设的立足之本、根基所在

基于上述思考编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编撰了这部高等院校声乐作品中国声乐作品集》。作品集以地方性知识为切入点重点选入了占比一半以上数量的陕北民歌以及山西、青海等地民歌旨在通过学生们对民歌的学习原生态唱法学院派唱法中间找到演唱中国民歌的合理路径和发声契合点并将其以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对其进行展示用多样性的演唱技巧表现内涵丰富的地方民歌以此来凸显演唱中国民歌所必须具有的区域性、艺术性、时代性、群众性是一部专门用于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使用的教材作品集中共收录了40首中国声乐作品包括三类第一类原生民歌及根据原生民歌编创的地方民歌(28)第二类古诗词歌曲(3)第三类创作歌曲(9)其中第一类中的作品主要以陕北民歌为主打也同时收录了山西、青海等西部地区作品这一类作品是在同名的原生民歌基础上改编加工而成既保留了民歌原本的旋律节奏特征唱词方言特征、又在原有基础上扩充了结构、发展了旋律第二类中的作品是当代作曲家为古诗词而谱曲虽收录的曲目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三类中的作品均为近年内国内知名词曲作家的创作作品这些作品是经过大量的舞台演唱实践后筛选出来的在每一首作品的后面都配有教学演唱提示提示内容包括曲目的人文背景知识介绍以及演唱该作品需要注意的发声技巧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作品集中收录的40首曲目的钢琴伴奏谱均为首次公开出版全部为中国音乐学院2018级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硕士研究生叶王飞所编配他针对目前市场上关于西北地区民歌的声乐教材曲目中钢琴伴奏编配大都采用的是西方和声织体语言这一现状而在本部教材里钢琴伴奏部分几乎全部采用的是富有中国音乐特色的民族和声语汇编配者通过两年多的课堂实践经过与编者、与学生的合作与有效沟通编配出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并且适合广大声乐学习者和爱好者的学习与使用民歌部分的钢琴伴奏编配原则考虑到西北民歌民间伴奏乐器基本以唢呐为主搭配有笛子、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这一特点在编配钢琴伴奏时重在突出歌曲的旋律线条感以单音旋律以及八度弹奏技术为主这样也就更便于弹奏者操作

中国声乐艺术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合大众审美自成体系我们希望在多元音乐文化语境中通过对一首首中国声乐作品的教学和舞台实践来对中国声乐演唱技法的规律进行归纳与总结在教与学的互动实践中逐步厘清中国声乐演唱的用声技巧规律并对其进行体系性研究不断充实和丰富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内容最终为中国声乐学派的建设做出贡献

 

注释

[1]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310.

[2]乔建中.原生态民歌的舞台化实践与非遗保护——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人民音乐2011(08)4749.

[3]前身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4]该品牌活动每23年举办一次其间活动名称曾一度更名为中国原生民歌大赛”,20197月在云南楚雄的比赛又更名为中国原生民歌节展演”。

[5]邢晓芳.周小燕原生态不可比[].北方音乐200605):37.


 
友情链接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  |    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  |    龙源期刊网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国知网数据库  |  
 
Copyright 2015-2016 当代音乐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
联系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联系电话:0431-85680785 / 81101315  传真:0431-85680785  联系人:魏琳琳  广告经营许可证:吉工商广字:[2200004000081]
理论版邮箱:cnjlddyy@126.com cnjlddyy@sina.com  作品版邮箱:cnjlddyy@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通信管理局审批》编号:[吉ICP备19005450号]  [技术支持:百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