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www.musicdd.net | QQ:2961718350
 
音频作品  
1 曲名:美丽吉林【试听】
2 曲名:雾凇情【试听】
3 曲名:最美的音画【试听】
4 曲名:江城吉林嗨起来【试听】
5 曲名:吉林,醉美故乡【试听】
6 曲名:腾飞吧吉林【试听】
大型系列青年专辑《我的音乐》个人作品CD专辑
CD专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
CD专辑:《中国精品文艺作品期刊文献库》收录
CD专辑:《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全文收录
CD专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CD专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
CD专辑:《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本刊资讯  
【教授专栏】杨淑芳
发布者:《当代音乐》编辑部  发布时间:2021/5/26

林石城与吉林大学琵琶学科建设

杨淑芳

[摘  要]2001年吉林大学组建艺术学院,林石城被聘为琵琶梯队教师,为艺术学院琵琶学科建设撰写教学大纲、申报吉林大学“十一五”规划教材、编著出版《琵琶的训练与演奏》,使艺术学院延续浦东派琵琶教学之路传授后学,从无到有,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琵琶学子,为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琵琶学科建设奠定基础,弥补高校琵琶教材空白,建立完善了高等音乐院校琵琶教材体系。林石城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却把通过实践积于一生的宝贵经验留给了我们,《琵琶的训练与演奏》是珍贵的琵琶文化遗产它将世代相传。

[关键词]林石城;琵琶的训练与演奏;吉林大学;琵琶学科建设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为实现学校21世纪初发展规划,加快实现创办国内一流艺术教育的目标,吉林大学2001年高起点组建艺术学院和体育学院,特面向国内外诚聘了一批高水平艺术和体育人才。学校面向全国高端专家、教授进行公开招聘,笔者就是在这次招聘活动中被录用的,从此来到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成为一名专职琵琶教师。2001年艺术学院建院初期,学校招聘音乐教师的人数不多,民族器乐教师只有琵琶和二胡两位老师,当时民乐仅有一名二胡学生,管弦乐也只有1名小提琴学生;第二年又招收了1名扬琴学生和1名琵琶学生,民乐总共3名学生,从那时起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开始有了第一个琵琶专业本科学生,艺术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为零。

 

一、林石城教授

林石城先生(1922—2005),是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琵琶演奏家、浦东派琵琶正宗嫡传代表、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琵琶研究会会长、国家特殊津贴首批获得者。编撰出版《琵琶教学法》《琵琶练习曲选》《琵琶演奏法》《林石城琵琶曲选》《工尺谱常识》《江南丝竹总谱》等书谱近20种,论文数十篇,为琵琶艺术从理论结合实践作介绍与总结。桃李遍及国内外,他虽是老一辈的专家,但仍常在海内外舞台上演奏与录音。琵琶演奏功底深厚,方法正统而科学。如,吟类变化、轮滚四条弦及其弦数变化、在半秒钟内把四条弦相并在一起、推类、拖类等以及目前已很少有人能弹奏的技法与乐曲,仍能得心应手地演奏,并讲究从曲题意义出发,通过艺术处理,把不同时代的每个题材内容,真实地、恰到好处地演奏出来,使听者产生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创作一些新曲及新技法。

海内外各报刊曾有较多的专访与评论,其标题:如《半秒钟并弦绝技、林石城大师谈琵琶艺术》《曲终人不散》《林石城有大师风度》《一代琵琶宗师、记林石城》《林石城琵琶技惊巴黎》等。他从艺69年,从事琵琶教学40年,把一生全部心血献给了琵琶艺术,林石城全面继承浦东派传统琵琶艺术,整理出版浦东派琵琶曲谱《养正轩琵琶谱》《陈子敬琵琶谱》《鞠士林琵琶谱》,为促进我国这一古老的传统民族器乐艺术的兴旺和提高,做出了诸多方面的贡献。

 

二、林石城与吉林大学的渊源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建院伊始,笔者成功应聘吉林大学艺术学院专职琵琶教师,这便成就了林石城成为吉林大学琵琶学科梯队教师的愿望,同时给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带来了荣耀。他为艺术学院制定琵琶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设计琵琶专业课程,亲自到中央音乐学院索取琵琶专业教学资料,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得知林石城教授索取民族器乐教学资料,便指示教务处无条件提供给他。为此,我院目前实施的琵琶教学大纲,就是学习借鉴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学方案制定的。他为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琵琶专业学科基础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使琵琶专业在艺术学院建院初期得到顺利发展,及时建立明确的琵琶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强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琵琶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学院兄弟学科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林石城亲自指导我院琵琶教学,笔者初登教学讲堂,对教学没有经验可循,就随时请教,我曾向老师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应如何教学?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林石城先生沉思片刻,只对笔者说了四个字“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我记忆深刻,本以为他会教笔者一些教学方法,出乎意料地要笔者遵守“实事求是”的做人准则。其实笔者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老师用意,之后才慢慢领悟,他是希望我尊重传统音乐文化的原貌,实事求是,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求发展。“文革”时期,文艺界大搞“推陈出新”,把琵琶指法搞得一塌糊涂,经过多年拨乱反正,终于使琵琶走向正轨,得到良性发展,老师不想让历史重演。希望笔者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教书育人,这也是作为人民教师的基本准则。

吉林大学是研究型重点大学,注重专业学科的基础性建设与研究。艺术学院建院晚,起点高,林石城为艺术学院编著琵琶教材,为琵琶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吉林大学科研处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浦东派琵琶文化研究”课题,就是建立在《琵琶的训练与演奏》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艺术学院琵琶教学的发展方向,符合研究型重点大学的特点,林石城与吉林大学有不解之缘。1994年他应邀赴吉林省参加笔者在吉林省文化活动中心音乐厅举办的“杨淑芳琵琶独奏音乐会”。音乐会吸引了东北三省文化艺术界同仁,赢得与会专家和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林石城先生倍感欣慰,还应邀赴吉林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吉林省税务学院讲学,在吉林大学鸣放宫讲学时,他一边讲、一边请笔者现场演奏,赢得台下师生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讲学期间还接受新闻媒体的专访,为吉林省电台现场直播、制作专题音乐节目,所到之处均受到十分热烈地欢迎。

 

三、林石城与艺术学院琵琶学科建设

2001年笔者与林石城合作申请吉林大学本科“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那年笔者受文化和旅游部指派在南非等七国文化交流演出,有一天,在非洲的一所大学里,参加中国政府为某非洲大学捐赠电脑启动仪式,在尝试网络信号时,登陆了吉林大学校园网,在网上一眼就看见吉林大学规划教材项目申报成功的消息,笔者高兴极了,立刻从南非打电话到北京,把项目批准的消息告诉了林老师,完全忘记了时差……

学院要发展,教学是关键,教材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如拿不出科学的理论依据作支撑,就无法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目前琵琶尚未有全国统一的教材,新组建的艺术学院,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抓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林石城在琵琶教学与科研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中央音乐学院建院伊始,他就开始从事琵琶教学,一生致力于琵琶事业。跟从林先生学习多年的过程中,笔者对先生感悟至深。有名师引领,笔者对教材编写更加充满信心。笔者与老师沟通了自己的设想,并得到先生的肯定和赞同。他语重心长地说:“这项工作很繁重,要做的事很多,你就要受累了,通过编写教材,也可使你的文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特别是当笔者提及编著英文版教材时,老师显得有些激动,忙说:“我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但我英语不行,你英语行吗?你要好好学英语,希望你能把英文版琵琶教材编出来……”。每当回想起老师的这些话语,心中便激起一股无穷力量,同时也深感责任的重大。心里暗想教材一旦编写成功,这不仅是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教材建设的进步,它对建立完善我国高等音乐院校琵琶教学体系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收集素材、整理乐谱,林先生把请人翻译的英文材料手稿交予我作为借鉴,同时为英文版教材的编著收集资料、奠定基础。2005年初,笔者考取了吉林大学第七期骨干教师英语培训班,全年脱产进行全英式的学习训练,学习期间还曾荣获美国外教老师授予的“最佳进步奖”,最终顺利通过考试,获得结业证书。为担起老师赋予的重任,编著英文琵琶教材,笔者勤奋学习,做好铺垫。笔者和老师制定了教材写作方案,我们编写的这本《琵琶的训练与演奏》除了刊有初、中、高级的教材外,在初级中,对各种指法的学习步骤与方法,也有一定的介绍,其内容着重训练琵琶的各种左右手指法,除了对某一指法在练习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如何分步骤去练习外,也对这一指法常见弊病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纠正等难点问题有着明确的介绍,使初学阶段把左右手各种常用指法,打好一个扎实的基础,为以后学习中级、高级的练习与乐曲做好准备。本书在每条练习之后,都附有文字说明。除了把谱中所用的左右手指法写明之外,也对这条练习的重点要求写清楚,使练习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对乐曲的时代背景、所用指法、音乐形象与情趣等给予介绍,使学习者在理解意境的基础上,演奏出来的音响尽量能符合乐曲的应有要求。这是与其他琵琶教材的不同之处,也是此教材的特点所在。本书分有中文简谱版与英文线谱版两种,做到既可普及,又能提高,同时又是琵琶双语教学的好教材。

写作程序:首先由笔者撰写后再交给老师修改,文字部分,分工明确,文字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笔者负责,第二部分老师负责(按先生嘱托第二部分以林石城《琵琶教材》为主要参考依据)。

乐谱我们共同收集,整理,精选出适合不同阶段、不同程度演奏的乐曲,选择经典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创作改编一些作品,为保证乐谱的准确性,有的乐谱林先生请曲作者直接提供乐谱。

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案明确后,在老师的严格监督指导下,笔者开始了教材编写的第一步,之后的日子里,书信、电话等不断往来于长春与北京两地,我们收集资料,改编创作乐曲,一边写、一边改,逐步完善。

我们计划第一年编写《琵琶的训练与演奏》中文简谱版;第二年编写《琵琶的训练与演奏》英文线谱版;第三年出版《琵琶的训练与演奏》教学示范演奏光盘;争取三年完成这些计划。

经过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按吉林大学“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要求我们如期结项,完成了《琵琶的训练与演奏》中文简谱版的编著工作。2004年底《琵琶的训练与演奏》中文简谱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从此我院拥有了自己的教材,教材的出版填补了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琵琶教材的空白。2005年初,老师拿到出版的教材,非常高兴,夸奖说:“校对得很仔细,错误少、书的字码大、谱子文字都很清楚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倍感欣慰,兴奋的难以言表,学校为缩减经费,本应装订3本的教材,1本就装订上了,国际大16开本、475页700千字。

后来笔者还得知一件事,2003年林石城先生曾患病(小中风),本想请学生进京帮助护理,可他考虑为使琵琶教材能早日完成,便放弃这个念头,没把自己患病的消息告诉笔者,暗自忍受着疾病的折磨获悉后笔者又是心痛、又是感动。2004年12月教材正式出版,但是在教材出版不满一年的2005年12月6日林石城先生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老师走了,却把通过实践积于一生的宝贵经验留给了我们,这是付出、这是奉献,是珍贵的琵琶文化遗产它将世代相传。

 

四、林石城是艺术学院琵琶学科奠基人

琵琶教材的出版,使笔者和老师的第一步计划胜利完成,教材的第一受益者,无疑是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琵琶的训练与演奏》现为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琵琶专业教材,此外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长春市明星音乐学校、长春市宽城区少年宫以及四平、通化、黑龙江、上海、日本等国内外兄弟院校也都使用这套教材、反响良好。

2012年我院为纪念琵琶泰斗林石城诞辰九十周年,在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隆重举办“芳彩华乐”杨淑芳师生琵琶音乐会及《琵琶的训练与演奏》琵琶教学法学术研讨会两项学术活动。艺术学院有1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师生音乐会演出,她们的出色表演,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及我省知名专家的一致好评和赞扬。2013年笔者主编《感悟林石城》,收录了此次音乐会和研讨会的全过程,随书赠徐沛东先生亲笔提写的“芳彩华乐”,纪念琵琶泰斗林石城诞辰九十周年杨淑芳师生音乐会演出实况DVD光盘一张。

林石城去世后笔者继续主持琵琶教材英文版的编著工作,2007年《琵琶的训练与演奏》英文线谱版再次成功立项吉林大学“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2008年《琵琶的训练与演奏》教学演奏DVD光盘完成出版,录制教材中的乐曲30余首;2009年12月《琵琶的训练与演奏》英文线谱版正式出版。历时十年《琵琶的训练与演奏》中英文版及教学多媒体演奏DVD及练习曲CD,终于全部完成!

总结林石城先生的一生,曾为中国两所重点高校、琵琶学科基础建设作出卓越贡献,一是中央音乐学院,二是吉林大学艺术学院。这两所重点院校都是在建院初期得到林石城先生的关注与厚爱,使琵琶在高等院校迅速发展,枝繁叶茂。

林石城与笔者合著的《琵琶的训练与演奏》,使艺术学院沿袭浦东派琵琶教学之路传授后学。该书曾入选吉林大学百名精品学科;2005年荣获吉林大学本科优秀教材二等奖;2007年荣获吉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9年《琵琶的训练与演奏》英文线谱版,荣获2011第四届吉林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吉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三等奖。英文版教材,开创了琵琶文化历史先河,为我国琵琶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搭建了桥梁,有益于我国传统琵琶文化对外传播与发展。上海音乐学院资深教授叶绪然、中国浦东派琵琶文化沙龙副主席兼秘书长罗复,对《琵琶的训练与演奏》一书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们说:“目前《琵琶的训练与演奏》中、英文版教材,是我国最完整的琵琶教学体系因而,称林石城为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琵琶学科建设的奠基人并不为过。

 

五、“训练”与“演奏”的真谛

“训练”是教育学名词,与教学意义相近。训练的目的,是使受训者获得一项行为方式或技能。“演奏”是用琵琶把乐曲的情节或技艺表现出来。只有四个字,但却深刻地体现了这本书的特点。也就是要从“训练”和“演奏”开始,使学习和演绎的过程得到了完美的链接与结合。

(一)技巧训练

对演奏者来说练习曲作为基础部分是重要的训练手段,只有将一系列技巧性练习娴熟的表现出来,才能按照要求的完成相关乐曲的学习。下面笔者整理的教材中的左右手技法及对应练习,使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琵琶左右手技巧技法训练的系统性。

1. 右手技法训练

(1)弹挑类:如《弹挑起板规律练习》《大夹弹练习》《快夹弹练习》《夹弹练习》《滚的练习》《夹扫练习》《双飞练习》《按奏与轮滚四条弦练习》等。

(2)轮指类:《食、中、名、小四指轮练习》《挑轮与轮指练习》《轮指练习》《扫轮练习》《长轮带挑、长轮连挑练习》《二弦和音练习》《轮、滚三条弦练习》《按奏与轮、滚四条弦练习》等。

(3)划拂扫撇类:《扫轮练习》《夹扫练习》《划轮、轮带划练习》《临、挂、临挂轮练习》等。

(4)分、和音、勾、打类:《二弦和音练习》《遮分练习》《弹遮练习》《二弦和音练习》等。

(5)右手其他指法类:《拍、提、扣三弦、扣摘、弹面板练习》《摇的练习》《音色变化练习》等。

2. 左手技法训练

(1)按音类:《品位一、二、三把位按音练习》《相把位练习》《指距练习》《按奏与轮、滚四条弦练习》《活指与换弦练习》等。

(2)泛音类:《泛音练习一》《泛音练习二》《人工泛音练习一》《人工泛音练习二》等。

(3)滑音类:(包括推、挽、纵、起、拖等)《推的练习》《挽(拉)的练习》《推、挽、纵起、撞的练习》《拖类练习》等。

(4)“吟”类:《吟的初步练习》。

(5)并弦、绞弦:《并二弦练习》《绞二弦练习》《并三弦练习》《并四弦练习》《绞弦并弦综合练习》等。

(6)捺、带、擞类:《捺、带、擞、泛音练习》。

(7)煞:《煞的练习》《轮面板、虚按、煞的练习》。

(8)伏:《伏的练习》。

(9)模进、音阶类:《三度模进练习》《五声音阶模进练习》《五声音阶练习》《七声音阶练习》《半音阶练习》《乙字调1=A音阶练习》《三连音模进练习》《八度模进练习》《分解和弦模进练习》等。

(10)换弦、换把类:《换弦练习一》《换把练习》《跳把练习》《活指与换弦练习》。

(11)其他类:《衬音练习》等。

(二)练习曲训练

练习曲是为某种乐器演奏技术所做的乐曲,每首乐曲通常用于练习一种或两种特定的技术与表现手法,已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从训练方面说,主要是了解练习曲训练的目的、重要性、要点和如何解决基本功与技法问题。同时注意手指本身的功力、指形的内在控制,双手的协调配合等各个指法的正确训练方法等。明确基本功和练习曲都是为了乐曲的演奏而服务的,这是基础的基础。在初练习指法时,要在慢速练习的过程中把各项要求做到,遇到问题就要单独练习。这个时候,无论是姿势或指法的学习都会得到相应的规范,规范的过程也就是训练的过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训练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需要从整体与细节上分析与观察,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如何将问题改正过来,这不仅是训练的过程,更体现了训练的意义,从而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丰富内容。

(三)乐曲演奏

技巧和练习曲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准确表现乐曲的风格、特征。从演奏方面说,琵琶是极具表现力的一种乐器,丰富的表现力来源于变化多样的演奏技法。随着旋律的进行,演奏者会有一份属于自己情感的表达,当然这些离不开指法、技法的正确应用,关键还是如何表现乐曲特定的内容与情趣,这才是重点。所以演奏者必须在技巧上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做到对乐曲情感的完美诠释,以及对不同乐曲的不同表达。即使是同一种演奏指法,在不同的乐曲中,随着不同的旋律,在不同的情绪中也会有不同的运用。琵琶演奏过程是演奏者主体意识和自我情感的表现过程。因此会促使演奏者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产生遐想、发挥创造性,获得自我欣赏和自我陶醉。演奏是一种表现,训练是一个过程。其中又需要一种认真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只有在训练的过程中做到要求,那么演奏就自然顺理成章。从中可以看出此书的一个宗旨,使学习者在科学的方法中,通过对知识逐步的学习与掌握以及对各个问题的击破,加之自己不断地练习,最终达到相应的演奏水平,这也充分体现了《琵琶的训练与演奏》的全面性。

 

六、林石城琵琶教学法在书中的体现

(一)科学的教学理念

“科学性”是指相应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即概念、定义、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是否可靠等。

《琵琶的训练与演奏》在理论上以林石城琵琶教学法为原则,以正确的练习方法为根基,体现了教法的科学性。假使没有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就不能达到学习水平的一定高度,不能实现演奏的真正目的,所以,“科学性”就像一个保障,在真理的要求下完善自我的学习。

《琵琶的训练与演奏》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使学习的道路不再迷茫。《琵琶的训练与演奏》遵循在科学的练琴方法中,完成对曲目的学习,是符合客观实际和事物发展规律的练琴方法。林石城先生特别强调练琴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无论是指法还是乐曲的学习,都要从慢练起,严格要求自己,出现问题要及时纠正,随时检验,最终达到练琴的目的。每一个指法的学习都来自传统,通过不断地实践去完善。指法的科学性,是在世代的师承传授中通过不断地积累、创造和总结所成就的。指法没有新旧之分,它的发音是否符合应有的音响效果是检验指法科学性的方法和标准。

(二)严谨的教学原则

在琵琶学习中,“基本功”是重中之重,是学习乐曲演奏的基础。每首乐曲的学习都要求演奏者具有相应的弹奏能力,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决定了演奏者在手法上对乐曲的表达。实践证明,在这种科学的方法要求下练习,既不会养成不良习惯,又会在较短的时间里打好“基本功”。例如,“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本、使用最多的指法,在学习中就要注意很多问题,大指与食指的力度要相同,音色相仿。练习时,就要严格要求,特别是右手的手型姿势和运动方向。另外,在弹奏基本指法练习或练习曲时,技术上的训练程度要超过乐曲的难度,因为如果练习曲的难度不够,尽管练习了很多,但最终弹奏乐曲时,还是会感到困惑。因此,在基本功的练习上要从严要求自己,对发力方法给予高度重视。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弹琴习惯。特别是在“轮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例如,“轮”时手指打不开,每个手指弹奏的力度和音色不同,以及音的时值不相等,噪音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达到007杨淑芳:林石城与吉林大学琵琶学科建设练习的目的,就要注意手臂、手腕和手背的姿势,注意每个手指不同的力度和不同的运动方向以及指甲与弦身接触时应成的角度;手指要在与弦接触的一瞬间压弦发力且发音后要立即做出相对的放松,做“轮”时,以哪个关节做主要运动等,在初练时,如此多的要点很难全面顾及到,因此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练习,以免顾此失彼,避免产生弊病。在基本指法的学习中,要合理地安排练琴时间,如弹挑占用多少时间,轮指占用多少时间。对于某一种指法的练习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定,不能一味地弹,一般单一指法练习时间要在15分钟以内,然后就要换其他指法,以免同一种运动方式练习时间过长而引起职业病,并且要注意手的松弛度以及在速度上要从慢速度练起,逐渐加快的方法去练习。以上是针对林石城先生教学原则举例与说明,有利于我们在琵琶教学过程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教材的系统性

《琵琶的训练与演奏》由中文简谱版、英文线谱版和多媒体教学演奏光盘组成。光盘中对每首琵琶曲的标题都提供了中英文两种语言文字,便于配合中英文版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内容上,遵从林石城先生的嘱托,一部分采用他早期录制演奏的乐曲,大部分由笔者演奏,还有两首是采用师徒两人在教学中即兴演奏的二重奏。《琵琶的训练与演奏》包含各种技巧性练习曲80首、乐曲近百首,有些乐曲是首次收录书中。例如,林石城根据芭蕾舞剧改编的经典作品《快乐的女战士》《白毛女选段》《太阳出来了》《窗花舞》;罗永晖创作的琵琶曲《千章扫》以及笔者创作改编的琵琶独奏《秦桑曲》和《八月桂花遍地开》等。

《琵琶的训练与演奏》开始介绍了琵琶简史,有助于增进对琵琶历史文化的了解,使我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更好地发展琵琶文化。对学习者来说,实现了从零起步到演奏级水平的跨越。从整体上看,它是一本全面性、综合性、总结性的教材;从细节上来说,它又是一本具有针对性、重点性、细致性的教材。《琵琶的训练与演奏》反映出琵琶艺术在当今时代的发展。符合现代琵琶艺术发展要求,是更高水平的教法大纲,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琵琶的训练与演奏》涵盖了林石城琵琶著作中的精髓部分,是全面的、具有总结意蕴的、代表性著作。乐曲形式多样,传统古曲是在代代师承过程中流传至今。传统古曲所体现的也是历代琵琶文化与演奏技法的精髓,林石城先生视传统为珍宝,视师承为根茎,不遗余力地收集和整理传统琵琶曲谱,强调“原汁原味”,表现了林先生对珍贵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

在与林石城先生商讨编写教材大纲过程中,笔者曾向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已出版的教材中传统乐曲那么少或是没有。以至于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寻找过去老师上课时用过的谱子进行复制,那些谱子原来就是复印的,由于时间长久而失去原有的清晰了,给演奏带来诸多不便,是出书人保守、还是另有什么其他原因……老师虽没有直接回答笔者的问题,但在编著这本教材时,他有计划地加入了许多传统曲目,弥补了以往出版曲谱中传统乐曲的不足,笔者认为尽管传统乐曲存在着版本和流派的差异,但总要有人学习传承这些传统经典,代代的师承相传是一方面,如今有了乐谱也能使更多的人学习掌握它,哪怕是没有机会跟从专业的琵琶老师学习的爱好者,也可以通过这些乐谱学习弹奏一些传统乐曲,使传统乐曲在社会上得到普及、广为流传。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接触到一些学生,他们对传统乐曲的学习比较匮乏,有些同学尽管从小就开始学习琵琶,演奏也有七八年的历史了,但仍对传统曲目知之甚少。笔者认为无论琵琶发展到什么高度,我们都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去求发展,在有利发展的同时,必须尊重和保护传统乐曲的原貌,这也是林石城先生一贯提倡的。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传承我国传统琵琶艺术精华,使之源远流长。现代乐曲源于传统的表演艺术和演奏技法,同时又体现了时代气息与创新精神,主题与清新的旋律很容易得到现代人的喜爱,有利于琵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民间乐曲,曲调新颖、活泼,是生活情趣和艺术魅力的结合。林石城先生以传统为根基,发展创作现代民间乐曲,为琵琶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迈开了有力的步子。林石城先生的琵琶艺术,技艺高超精湛,风格古朴清秀,气质淡雅抒怀。教材中包含了林石城先生精湛演绎的代表性武套琵琶曲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气势宏伟、豪情奔放,音质刚柔相济,富于戏剧性。尤其是《海青拿天鹅》可谓是浦东派一绝,使人望尘莫及,听后惊叹不已。在文套曲的演绎上温婉、细腻、抒情、柔美。如《夕阳箫鼓》的绝美意境、《月儿高》的酣畅自然、《陈隋》的深沉典雅等,使听者陶醉于其中,在优美的乐声中追溯着中国文化的历史足迹。

(四)教材的创造性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琵琶的训练与演奏》涵盖林石城先生以往著作精华的同时,又体现了它的创新性,那就是《琵琶的训练与演奏》英文线谱版的出版,这是我国首部琵琶英文线谱版书籍,是琵琶文化历史的新突破,也使林石城先生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促进了琵琶演奏的对外交流与传播,为吉林大学实施双语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使用以来得到众多业内同行、专家、教授的肯定和赞誉。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它的作用毋庸置疑。通过英语这门语言工具,开阔我们的视野,打开通往世界的心灵之窗。有助于与发展中的社会与时俱进;相互交流与提高,为琵琶专业教学的国际化奠定理论基础,为民族音乐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增进中国民族文化同世界文化的交流。它不仅作为琵琶教材,同时也可作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器乐文化和琵琶演奏的工具书,为琵琶教学拓展新思路,意蕴深远。这套中英文版琵琶系列教材,从立项到出版历时一年,十年的磨砺,这是执着的、不断努力的结果,是林石城先生为琵琶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感染着我,激励我不断前行,他对民族音乐事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挚爱之情、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着,是我们学习的楷模。2011年笔者应邀参加上海举办的“全国浦东派琵琶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在与会专家面前,为了告慰林石城先生的在天之灵,笔者把琵琶英文教材出版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倍感欣慰。笔者想说:“老师,您的夙愿今天终于实现了!我知道您会为此高兴和自豪的!如果您在天有灵,定会含笑九泉。”2010年感恩节前夕,笔者带着英文版教材,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讲学,传播传统琵琶文化,得到堪萨斯音乐院校师生的喜爱和热烈欢迎。师生们激动地表示:“通过这个讲座,使我们了解了中国的琵琶,我们非常喜欢它的美妙声音,真是好听极了,师生们一致认为这是他们今年感恩节的最好礼物。真切期望我们在美国与大家共度感恩节,使两国文化得到更好的交流与发展,同学们得知要讲中国的琵琶,还事先积极查找资料,希望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十面埋伏》和《春江花月夜》两首琵琶名曲,他们被琵琶独具特色的声音所吸引,早已忘记了下课的铃声……

 

七、《琵琶的训练与演奏》的可操作性

这是一部“从易到难”的琵琶经典之著。其中的“易”不能只用简单来概括,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针对没有接触过琵琶的学习者,如果想要了解琵琶,想要从基础学起,那么这部书籍再适合不过了。当然,其中的“难”也不仅仅代表难度上的高度,《琵琶的训练与演奏》是吉林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琵琶专业教材,同时也可是业余爱好者学习琵琶演奏的教材,它适用于专业、业余学习琵琶演奏者学习使用,是琵琶爱好者的理想之著。

《琵琶的训练与演奏》具有曲谱与文字讲解相结合的特点。在每首曲谱上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比如在练习曲对应的说明中,以文字的形式阐述讲解了相关指法的要求和具体练习方法,突出了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是林石城先生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对学习者易犯错误的总结与建议。在每首乐曲的后面有配用指法、乐曲说明及重点要求。它有助于增进学习者对乐曲的理解,演奏指法的准确和把握难点,很有益处。

如果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均可在《琵琶的训练与演奏》中找到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例如:有一次在教学时,笔者发现学生按奏四条弦的指力不够,很吃力。于是笔者便拿出这本教材,找到食指按子弦“3”把位、“4”把位按音练习,帮助学生解决按四条弦的指力问题。这是林石城先生实践、研究、总结创作的变换把位练习,它可以弥补传统把位的不足,增强按四条弦的指力,逐步解决按四条弦指力难的问题;又如“吟”是浦东派琵琶独具特色的指法之一,由于学生学习琵琶的起点不同,有的同学不会“吟弦”,他们不用手指运动而用胳膊运动,作“吟”时既紧张又没有效果,于是我就找到书中有关“吟”的初步练习,辅导学生进行训练,慢慢地教他们从慢练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要求。最终使他们掌握这个指法的演奏,并能够运用到乐曲中去,提高了演奏效果。大家反映使用《琵琶的训练与演奏》这本教材,方法科学、技术规范见效快,可操作性强。它是一个较全面的教学体系,这也是研究它为何深受大家喜爱以及存在的价值和魅力的一个方面。如何让琵琶后学者,在简单易懂和快乐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最科学的方法,我想在《琵琶的训练与演奏》中可以找到最好的答案。

 

八、《琵琶的训练与演奏》完善了高校琵琶专业教学结构

《琵琶的训练与演奏》作为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琵琶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它建立健全了我院琵琶专业教学结构,具有科学严谨、独具创造性的特点。我国已出版的琵琶书籍有很多,但形式各异,系统的全国统一琵琶教材据研究调查、目前还没有,《琵琶的训练与演奏》适合从启蒙到专业演奏级水平的学习和应用。我院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基本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琵琶曲的演奏和教学的方法,他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它所反映的是一套完整的以浦东派技术为内核的一种教学体系,是一系列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现了当代学习琵琶的发展方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也教小学生演奏琵琶,教学中自然采用《琵琶的训练与演奏》一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教材使用以来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先后培养了张丽娜、吕美凝、徐畅等一批批琵琶优秀人才,她们延续林石城浦东派琵琶教学之路不断前行,在中国音乐“小金钟奖”等比赛中屡获佳绩。《琵琶的训练与演奏》进一步总结完善了高校琵琶专业教学结构。以林石城《琵琶的训练与演奏》教学法为纲,使吉林大学的莘莘学子、受益颇深,影响着一代代人,师生们曾多次举办个人琵琶独奏音乐会和师生专场音乐会,近年来在国内外舞台上、经常可见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琵琶师生的身影,国内外新闻媒体、均有不同形式的报道与播出。

在科研方面,琵琶学科不但完成了吉林大学“十一五”本科规划教材系列研究项目,还完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东派琵琶文化”研究》和《提升少儿音乐启蒙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两项科研项目;2016年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十二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项目:《“追溯”·杨淑芳琵琶古曲精选》,挽救浦东派行将失传的《婆媳相争》《洛神曲》《秋胡行》三首琵琶古曲,使林石城先生夙愿得偿,为这些乐曲的传世作出了贡献。

在林石城琵琶教学法的引领下,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及时把握本学科的前沿发展状况,为国家培养合格琵琶艺术人才,吉林省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队琵琶首席张丽娜、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琵琶副教授吕美凝、吉林建筑大学书法学院人文素质教研室教师徐畅等,均为吉林大学培养的琵琶菁英,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师生们十分感恩林石城先生对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琵琶学科所作出的贡献。艺无止境,林石城先生的琵琶艺术生涯是探索再探索的过程,《琵琶的训练与演奏》是他积一生学术之卓见的最后收官之著,他在不断总结、创新、补充中逐步完善,同时也反映出林石城先生在琵琶教学上的严谨态度,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国家留下宝贵的琵琶文化遗产。


 
友情链接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  |    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  |    龙源期刊网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国知网数据库  |  
 
Copyright 2015-2016 当代音乐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
联系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联系电话:0431-85680785 / 81101315  传真:0431-85680785  联系人:魏琳琳  广告经营许可证:吉工商广字:[2200004000081]
理论版邮箱:cnjlddyy@126.com cnjlddyy@sina.com  作品版邮箱:cnjlddyy@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通信管理局审批》编号:[吉ICP备19005450号]  [技术支持:百德科技]